清明丨細雨杏花天,詩酒祭華年
4月5日是清明節清明,既是今年第五個節氣又是一個隆重的節日“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清明因此得名“寒食春過半,花秾鳥復嬌。”清明之后墻頭風急數枝空滿溪紅片向東流該是惜春時節了清明·由來約從唐代開始,人們由于清明上墳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順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騁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宋元時期,清明逐步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將寒食風俗與上巳踏青等活動
火運不及的癸卯年,亟需補火護陽!
2023是癸卯年,據《黃帝內經》所言,癸卯年,天地的大趨勢可能會是這個樣子:“歲火不及,寒乃大行……則陽氣不化,乃折榮美。”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癸卯年一整年火運不及,天地之間那種溫煦、鼓舞、帶動、欣欣向榮的“火熱之氣”是不太夠的。換句話說,這一整年都是陽氣不足的。因此我們很明顯的能夠感覺到,目前的天氣就是當溫不溫、當暖不暖,燥氣和寒氣為全年氣象的主要特征。這對于本身體質偏陰寒的人來說,會更不好過。
除了老娘的奶,千萬別喝其他的奶!
經常有來艾灸調理身體的客人問我:“老師,我可以喝牛奶嗎?”對此,我的回答比較堅決,“不能喝!”除了牛奶之外,牛奶制品也最好不要吃。對此,他們非常不理解:“不是說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嗎?”絕大部分人不適合喝奶大家有沒有想過:“牛奶這種東西,牛都不吃,人為什么要吃?”中醫講究天人相應、遵道自然,縱觀整個動物界,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只在幼兒時飲用母乳,基本上沒有在成年后還飲用乳汁的。人在一出生的時候,沒有牙
又上火又怕冷?上熱下寒、水火不濟,教你調回來!
大多數人出現了口腔潰瘍、口干口臭、牙齦出血、長痘痘、眼睛紅腫、嗓子疼、胸悶煩躁等等問題,第一反應就是“上火”了。既然上了火,那當然是想盡辦法“滅火”,可是有這么一類人,越是用清熱瀉火的藥物,虛寒的表現越會加重......哪怕是心煩氣躁,就貪了兩口水果、一杯冷飲,就會痛經、拉肚子等等。如果你也這樣,那么很可能是“上熱下寒”的體質。一、上熱下寒到底是啥?在中醫的概念里,人體內的氣血陰陽運行有如自然界天
春分丨花開疫散,國泰民安
“春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此時岸柳青青,天地一派春光草長鶯飛,小麥拔節春暖花開,春意蕩漾到處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分”有兩層意思一來,這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二來,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剛好在這九十天的中間點平分春季春分·詩詞《春分》漢·司馬相如日月陽陰兩均天,玄鳥不辭桃花寒。從來今日豎雞子,川上良人放紙鳶。《詠廿四氣詩·春分二月中》唐·元稹二氣莫交爭,春分雨處行
孩子拉肚子,不是小問題!家長要重視,艾灸方便見效快!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的寶貝,家長們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生病!而腹瀉是兒童的常見問題,卻不是什么小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統計顯示,每年因腹瀉導致死亡的兒童高達76萬!所以當孩子發生腹瀉時,家長們懂得如何應對很重要,可從三個方面入手。一、預防孩子脫水腹瀉非常容易導致孩子出現脫水的情況,輕度脫水一般沒有明顯癥狀,但如果脫水情況再嚴重一些,孩子則可能會出現眼睛凹陷、啼哭無淚、口渴、煩躁不安、皮膚彈性降